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,浪潮、龍芯、華大基因回應
(編輯/呂棟)
外地時間3月2日,美國商務部以“國度寧靜”和“外交政策優點”為由將28家中國大陸企業和研究機構列入所謂“實體清單”(Entity List),一同被列入的另有多個差別國度和地域的實體,包羅中國臺灣1個,巴基斯坦4個,緬甸3個,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各1個。
此次被美國列入“實體清單”的中國企業包羅海潮團體(Inspur Group Co。, Ltd。)、龍芯中科(Loongson Technology)、第四范式(4Paradigm Technology Co。)、華大基因(BGI Research)、盛科通信(Suzhou Centec Communications Co。,Ltd。)等。
這其中,海潮團體旗下擁有X86服務器業務,龍芯中科是CPU設計企業,第四范式是一家AI獨角獸,華大基因主要從事生命科學研究,盛科通信則是一家以太網交換芯片設計企業。
憑據美國商務部的劃定,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企業,必須失掉美國政府的授權,才氣取得美國產物和技能。
受此消息影響,3月3日早盤,海潮團體旗下海潮信息一字跌停,已往一個月,受到AIGC板塊走強影響,海潮信息股價靠近翻倍;海潮軟件盤中跌近5%;港股上市的海潮數字企業一度跌近17%;龍芯中科高開低走,盤中跌超2%,停止發稿跌幅收窄至1%以內;華大基因盤中漲近5%,停止發稿漲幅收窄至3%左右。
實際上,3年前海潮信息就有過類似遭遇。彼時有消息稱海潮信息已被到場美國出口管束名單,英特爾暫停供貨,這一消息也讓海潮信息股價如“草木驚心”一般直接跌停。
視察者網事先的報道稱,2013年以來,英特爾牢牢占據著海潮第一大供應商位置,在服務器、存儲、AI管理方案、云服務等多方面,其底層技能均依賴英特爾的CPU。
2019年,海潮信息從英特爾采購的金額抵達179億元,占比抵達37.53%。在2021年財報中,海潮信息隱去了前五大供應商的名稱,但從第一大供應商采購的金額仍高達169億元,占比為23.83%。
視察者網就實體清單一事接洽海潮信息董秘辦,但電話無人接聽。有媒體援引海潮信息的回應稱,該公司正在進一步核實評估 ,暫無更多信息同步。
在以小我私家投資者身份致電龍芯中科投資者干系部后,該公司事情人員表現詳細影響暫時無法評論,需要存眷后續通告。
華大基因方面則回應視察者網稱,該公司已注意到相關新聞,正在相同核實中,并會進一步剖析和評估該事項對該公司的影響,做好各項應對事情,盡最大積極消除倒運影響,相關希望請注意通告或官網信息。
針對美國連續使用“實體清單”等手段打壓中國企業,中外洋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022年12月曾回應指出,美方一再泛化國度寧靜觀點、濫用出口管束步調、對他國企業接納歧視性、不公正做法,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、武器化,這是赤裸裸的經濟脅迫和科技霸凌行徑。
他進一步增補稱,美方做法嚴重損害中美企業間正常經貿往來互助,嚴重破壞市場端正和國際經貿秩序,嚴重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,這倒運于中美兩國,也倒運于世界。